第435章 摊上大事了(2 / 2)

个。”

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有7、8把的样子,大的一根十厘米左右,小的4、5厘米。

熊光明攥到手里,又表演了一番。

李特工眼神都亮了,人才呀!

这怎么变没的?这比秘密档案里描述的可牛逼多了!

当初就是扑克牌、骰子,现在这么大一串钥匙在手里就那么一晃,就到另一只手了?关键还没动静,真是民间出高人啊!

然后开始大概介绍背景。

比桑熊说的更详细也更迫切。

文件装在克格勃特制的文件箱里,然后让人把箱子拿上来。

熊光明一看,跟个大号手提箱一样,要是装钱的话100面额的装100万没问题。

工作人员开始介绍:“这个箱子和沃尔比约夫用的一样,是我们同志想尽一切办法弄来的,功能残缺,机关已经被拆除掉了,但功能方面我们了解,稍后会向你介绍。

这是克格勃专门为保护绝密文件设计的,如果触机关,会有易燃化学物质与强氧化剂组合,药剂瞬间剧烈燃烧,温度可达1000°c以上,能在数秒内碳化纸张甚至烧毁箱子本体,也可能是强酸。”

熊光明后世听说过这玩意儿,相当冷门的玩意儿,一直都是机密。

冷战题材的电影里见过,好奇的拿过来研究了一下,真他妈重啊,这得小30斤,完整版的箱子不知道得多少斤,还有四位的密码锁。

据说这玩意具体技术图纸及操作手册仍属俄罗斯联邦安全(fsb)机密,公开信息多源自叛逃特工或北约情报报告片段。

有一部电影里有这种箱子露脸,秘密档案还是死亡档案?忘了哪部了,或者其它。

(关于保密文件箱的信息来自米特罗欣档案《剑与盾:克格勃技术装备》中关于文件箱的章节,还有cia解密报告《苏联特种容器技术评估》1959年,文档编号ciardp80t00246a00-4。

有不对的地方请书友指正,我确认后会及时修改。

今天算见到真的了,熊光明反过来调过去的研究了研究,就算剩下一点机械装置,也能看出当时苏联人的精密机械是真好,后来别的国家都玩数控机床,苏联人愣是用机械装置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的数据。

工作人员继续介绍:“箱体有钢板和铅板用于防射线,无法暴力打开。

需要两把钥匙同时开启,拧动顺序我们的人员已经掌握,密码我们也已经获取,这要感谢其中一名苏方人员的帮助,但是钥匙很难获得。

沃尔比约夫的钥匙随身携带,随机放到左手上衣兜里或者裤兜,还有一把由专门的特工随身携带。

箱子配备机械定时器,需每8-12小时用专用工具复位,时未复位则启动销毁程序。”

然后递给熊光明几张照片,是两串钥匙的图片,有一串跟刚才李特工给他看的样式一样。

那名专门看护箱子的特工人员就比较操蛋了,丫的挂裤腰上。

老外也流行把钥匙挂裤腰上吗?这一大串不坠的慌啊,话说他上中学时候也学着大人往裤腰上挂过钥匙。

工作人员继续说:“钥匙插入后不要动,输入密码成功后并在5秒内按照特定方向旋转解锁,然后同时按压箱体侧面隐藏按钮,否则仍会激活自毁。

。”

“停停停!

领导,咱还是详细说说具体实施方案吧,怎么开箱一会再讨论,我一个人可干不来这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