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机械厂,成立于七十年代初,在七八十年代是江城市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原本是做液压设备起家,后来因为产品竞争不过同行,便开始产品转型,主要生产矿车和一些汽车通用零部件。
股份制之后,厂长刘汉民利用自己的关系,开始大量接一些机械加工委托订单,虽然挣钱但市场影响力却越来越弱,导致矿车和原本的明星产品刹车块业务大量萎缩。
因为在改制的过程中,存在欺诈和造假的情况,国资委通过司法手段收回工厂,并且重新任命新厂长。
但这项举措并没有为机械厂把命续上,相反还因为失去了大量来料加工订单,工厂迅速走向衰败,工资也发不出来。
在2000年左右,华光机械厂破产重组,通过出售工厂地皮,筹了一笔钱,才把在拖欠的工资发全。
同时开始清退大量职工,甩掉了很多不良资产和包袱,轻装上阵,继续研发矿山设备。
后来这家企业就彻底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没人知道了。
一路上,陈北回想着机械厂的命运,它就像很多国有企业的一个缩影,令人充满唏嘘。
虽然曾经辉煌过,但潮水过后,只留下无数的下岗职工家庭,还有一笔笔的财政赤字。
这种发展也不是某个人某件事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阵痛,必须要经历的。
在门卫处登记后,陈北把自行车放在车棚,眼前的一座座车间,一条条生产路在眼中变得鲜活起来,逐渐跟小时候的记忆重合。
那时候,他进厂是不用登记的,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