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科勒警官,”周青峰使用了变音器,平静中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和自信,
“你可以叫我维克多。我打电话来,是想提供一些您或许会感兴趣的案件线索,并以此……换取一些未来的友谊。”
他稍作停顿,然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比如,您现在正在负责,并且让您倍感压力的……皇后街连环杀人案。我知道凶手是谁。”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明显一滞,随即传来纸张翻动和身体坐直的细微声响。
皇后街连环杀人案!这起案子如今正是压在炼狱区警方,尤其是查尔斯·科勒身上最沉重的一座山。
这起系列凶案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关键在于受害者并非底层那些无人问津的贫民。
一位小有名气的舞台剧演员、一位时常发表尖锐评论的报社记者、还有一位在市政部门工作的公务员。
他们都是避难所中层,拥有体面的社会身份。
更令人不安的是,凶案现场并非混乱的底层街区,而是一向以治安良好、安保完善著称的中层住宅区——皇后街。
凶手仿佛一个无形的幽灵,每隔半个月便精准地潜入受害者家中,以极其残忍的手法进行折磨和杀害。
每一次案发现场都被清理得异常干净,几乎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连周围的监控系统都莫名其妙地失效。
一个月过去了,案件毫无进展,在中层市民中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和对警方能力的强烈质疑。
官方已经开出了一万信用点的悬赏,以期获得突破性线索。作为负责此案的警官,查尔斯·科勒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近期为了悬赏而来提供线索的人实在太多,其中大部分信息要么是凭空臆测,要么是道听途说,耗费了大量警力去核实却一无所获。
科勒下意识地觉得,电话那头这个自称“维克多”的年轻人,声音听起来太过年轻,恐怕又是无数个来浪费他时间的家伙之一。
“好的,维克多先生,感谢你主动向警方提供线索。”科勒的声音恢复了些许公式化的平稳,但那份不信任感依旧隐约可辨,“请说,我正在记录。”
周青峰没有在意对方语气中的怀疑,异常直接地给出了答案,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凶手名叫鲍曼,年龄三十岁左右,男性,职业是皇后街的一名普通清洁工。
那家伙利用工作之便,能够轻易获取辖区内住户的家庭情况、作息规律甚至安保漏洞。
他心理极度扭曲阴暗,对身边看似光鲜亮丽的中层居民抱有极端的憎恨,因此采取随机猎杀的方式,在他负责清洁的区域范围内选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