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城穿越之招生文件里的公平(1 / 6)

    一、教育局大厅的政策汇编与带墨的指尖

    某市教育局办事大厅总飘着淡淡的油墨香,我攥着传单蹲在休息区的长椅旁,看高建明穿着挺括的深灰色西装忙碌。他的左胸别着银色工作牌,照片上的他眼神坚定,口袋里揣着本折角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汇编》,书页边缘被反复翻看磨得发亮;左手按着厚厚的入学审核材料,某页贴着张蓝色便签,写着 “需补充户籍证明,联系李姐”;右手握着钢笔逐页批注 —— 指尖因长期签批文件泛着薄茧,指缝里藏着点墨水,是每天审核 50 份入学材料、接待 20 组咨询家长蹭上的,连指甲盖边缘都沾着点淡黑。

    他的办公桌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绿茶的保温杯,茶底沉着几颗枸杞,是常年说话多用来护嗓子的;记满 “家长诉求” 的笔记本,某页写着 “李姐孩子跨区入学,缺房产证明,需耐心解释政策,帮她列材料清单”;还有张贴满便签的学区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 “今年新增 2 所小学,需调整 3 个老旧小区学区范围”。午休时,他会靠在椅背上揉眉心,眉头轻轻皱着,手机却不停响 —— 有时是学校咨询招生细则的电话,有时是熟人托关系的私信,他总说 “招生无小事,每个孩子的入学,都牵着一个家庭的期待,不能马虎”。

    上周暴雨夜,我送晚班传单到教育局门口,撞见他对着手机沉默。暮色透过玻璃门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机屏幕亮着老同学发来的消息:“建明,我侄子想进实验中学,差 1 分,你通融下,节后给你送点‘心意’”,后面还附了个转账二维码。而他的办公桌上,摊着刚整理好的 “特殊困难家庭入学名单”,最上面是位单亲妈妈的申请 —— 她带着孩子租住在学区内,因房产证没办下来面临调剂,高建明正帮着协调学校预留名额。

    这时保安送来个匿名包裹,外面没写寄件人,他拆开一看,是两条高档香烟和一张 2000 元的购物卡。他赶紧叫保安登记上交,转身给老同学回消息:“政策底线不能破,我帮你侄子申请补录名额,但绝不能搞特殊,补录要按规则来”。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这个补录名额,连续三天加班核对补录规则,确认符合条件后才提交申请,却拒绝了老同学所有 “私下感谢”,自己还掏腰包给那位单亲妈妈打印了材料清单,怕她跑第二趟。

    帮教育局送早班传单时,我见过他在茶水间偷偷贴颈椎贴。他背对着门口,把西装的衣领往下拉了点,露出贴在颈椎上的黑色膏药,边缘还卷着边 —— 是长期低头看材料、改学区草案落下的职业病,却不敢让同事看见,怕被说 “扛不住压力,不适合当主任”。

    刚贴好膏药,办事大厅就传来争吵声。一位穿红色外套的家长拍着桌子哭闹:“凭什么我家孩子不能进重点小学?你们就是看人下菜碟!我邻居家有关系,孩子就能进,我家的就不行!” 高建明赶紧走过去,先给家长递了瓶水:“您别激动,坐下来慢慢说,我帮您看一下情况”。他拿出学区划分文件,翻到对应的片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