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摸向左手腕,那道疤痕在阴雨天隐隐作痛,是球员时期断骨留下的旧伤。桌角堆着三份 “生死文件”:足协的 “世界杯预选赛目标书”,红笔写着 “必须小组出线,否则启动换帅程序”,落款日期是明天;医疗团队的 “伤病报告”,主力前锋肌肉拉伤,至少休战 4 周,附页里的 CT 片上,肌肉撕裂的痕迹像道伤口;还有经纪公司的 “球员诉求函”,明星中场要求增加控球权,否则拒绝参训,函件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 “球员流量关乎商业价值”。
墙上的国旗鲜红得刺眼,我盯着那抹红,突然想起 1998 年亚洲杯夺冠时,自己披着国旗在绿茵场上奔跑的样子。那时的足球很简单,只要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就够了,而现在,我要管 23 个人的脚下技术,要平衡明星球员的傲气与新人的锐气,还要在千万人的谩骂里找出一条能赢球的路。战术笔记本里,新画的 “边路突击方案” 已经被修改了 17 版,每版旁边都标着 “球迷期待值”,最高的一版也只有★★★,最下面写着 “小周替补,加强边路防守”—— 那是我昨晚熬到三点改的,却不知道能不能被球员认可。
七点刚过,训练课的哨声就响了。我穿着熨烫平整的教练服,刚走到绿茵场边,明星中场就故意放慢了传球速度,皮球在草地上滚得慢悠悠的,像是在挑衅战术安排。他是球队的核心,粉丝多、商业价值高,之前多次公开质疑我的战术。我走过去,没有发火,只是把战术板翻到 2019 年的页面 —— 那是他十字韧带断裂时的替补方案,上面贴着小周的训练照片:“当年你受伤,是 18 岁的小周替你打满全场,他现在每天加练 2 小时,球鞋磨破了都舍不得换。”
他的脸涨得通红,踢飞了脚边的草屑。不远处的小周正对着墙练传球,鞋尖沾着新鲜的草汁 —— 那是我上周悄悄给他买的新鞋,怕伤他自尊,说是 “赞助商送的”。这孩子来自偏远地区,家里条件不好,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拼劲,每次训练结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捡球,说是 “多练会儿就能多靠近梦想一点”。
训练到一半,媒体记者突然围了上来,麦克风快戳到我脸上。“沈指导,有消息说你和主力球员不和,是真的吗?”“接下来会调整战术吗?如果再输球,你会辞职吗?” 他们的镜头对着我的黑眼圈,闪光灯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想起球员时期的教练说的话:“国家队教练的嘴,要能扛住千言万语,手却不能抖 —— 因为你握的是整个国家的期待。” 我指着训练场的小周:“我们在练战术,不是练八卦。有这时间,不如多关注年轻球员的成长,他们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下午开战术研讨会,老助理教练陈哥拍着桌子反对:“沈征,我们踢了一辈子 4-4-2,突然改 3-5-2,球员适应不了!你忘了 2002 年世界杯,我们就是因为瞎改战术,连丢 3 球吗?” 他的声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