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道歉,说以后再也不嘲讽您了!”
跑到 “巧手坊” 门口,看见陈巧珍正给个年轻人教修木凳,那是小雅,手里拿着把老铜锤,学得有模有样。张叔坐在旁边的竹椅上,听着老座钟的 “滴答” 声,笑得合不拢嘴。快消店老板也来了,手里拿着个新的木工胶:“陈婶,之前是我不对,您别往心里去,这个您拿着,以后需要什么配件,我帮您找!”
“小伙子,发传单呢?” 陈巧珍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蓝布围裙还是洗得发白,袖口的补丁却比以前整齐了,右手食指的腱鞘炎好了很多,不用再贴膏药了。“我女儿也同意我守着修复站了,” 她指着旁边的女人,“她说周末会来帮我,还说要把修复站重新装修一下,让更多人知道,旧物里藏着故事。”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木锤轻敲的声音。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巧珍工具箱里的秘密 —— 那些老铜锤、木工胶不只是修复工具,是她把对老伴的思念,缝进了每一次修补里,把别人的故事,藏在了每一件旧物里。就像那把老座钟,看似普通,却装着张叔对父母的牵挂;就像那个帆布书包,看似破旧,却承载着小雅对妈妈的想念。
明天我还要来给陈奶奶送些新的传单,她昨天说 “想多帮些有需要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旧物不旧,只是装着时光”。顺便问问她,小雅是不是已经学会修木凳了,我也想看看,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旧物,在她们手里,能绽放出怎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