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王室的叛乱不绝,前后持续不断了十数年。
因此,大唐这才决意釜底抽薪,将高句丽末王高藏在内的,十数万王室、贵族和官僚、士人、酋首,及其家人亲族和附庸;全数迁徙到了江淮之地散居,就此和光同尘化为唐土一体了。
(注:后世的中国人口基因普查的测定当中,经常会在南方样本中发现,一些明显来自古代东夷族群的基因特征。正所谓是:高句丽正统在江苏、安徽。而非新罗/朝鲜世系。)
而留在故土的那些高句丽遗民,也因此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接受了唐朝的统治和移风易俗的归化为民;最有名就是开元年间,以私家奴婢出身的大唐名将,曾经威震中亚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既是奴隶出身,又是外族后裔,还做上了边疆军区最高长官,高仙芝可谓是多种属性的BUFF叠满的传奇人物。也是罗马正统在中国的最好写照(大雾))
另有一部分则是投奔和聚附在,高句丽北方新崛起的栗末靺鞨首领大作荣的麾下;最终成为了渤海建国的诸多族群之一。但也有少部分人,受到了宿敌新罗国的劝诱和笼络,就此南奔过了大同江。
由此成为了新罗国的王军九誓幢中,设置在北地边防的高(句)丽三幢的来源。但是自从当代公室的先人,得以平定新罗末代的内乱,设置行海东道和大行台之后,高丽三幢也自然随之消亡。
其中一部分不愿意接受,来自当代公室征服和统治的高丽三幢,向南逃到了地形险僻,自古用来流放罪徒的原州南部;又继续抵抗了一段时间。最终才在各路镇压下消亡,而仅剩一些山中遗裔。
甄萱所在的甄头寨,就是这些残余遗民的聚居点之一。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祖上的渊源和来历,也只剩下一些口口相传的歌谣而已;而就算是山中之民,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