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来说,对于不熟悉并且带有苦味的东西,百姓们会下意识地将其归属于有毒一类。
北直隶的番薯亩产三到四石,也就是三四百斤,而关中一带推广试中的番薯产量更低,亩产只有二百斤左右,两地番薯的产量都没有与传统五谷拉开明显的距离,徐光启预想的亩产数千斤并未实现。
不过,关中一带的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反而高,虽然产量感人,但是这是在秧苗、麦苗都枯死的情况下长起来的救命粮食,并且种植番薯对于劳动力的要求相对较低,不要像种植稻子、麦子一样辛苦伺候。
在灾年的时候,百姓甚至是饿得连种地的力气都没有的。
他们不是一下子饿死的,而是知道自己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将粮食分开,每天只吃一点点,掺杂着草根、树皮等一切看似可以食用的东西,每天都处于饥饿的状态下,他们每天都萦绕在一种淡淡的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