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 4)

的诏令,诏书就贴在文举进士的榜单下面,不怕没有曝光度。诏书简单介绍了武举殿试的规则:不论出身,允许各地武举人参加会试,会试之后再进行殿试。

    如果文举属于全民了解的一般考试的话,武举就属于特长特招考试,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报考,不知道自己的条件可以参考。

    早些年,武举选出来的是勋贵子弟;现在选出来的,大都是文官家里不成器的孩子,在正常科举卷不过别人的情况下跑来武举。

    各种暗箱操作中了进士之后,就会进入锦衣卫等军方清贵部门。锦衣卫塞满以后,又朝着其他禁军伸手。土木堡之后,勋贵废拉不堪,也没有能耐捍卫自己的自留地,甚至“打不过就选择加入”,收受贿赂帮助安排这些膏腴子

    弟。

    时间久了以后,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锦衣卫近乎残废,京营糜烂不堪。

    其实,政务公开不是什么新鲜事。朱元璋颁布的《大诰》,就是对大明法律制度的公开。

    此外,皇帝的命令通过“诏书”“敕谕”等形式,由通政司、六科等机构传达到各级衙门,部分重要诏旨会“誊黄”后在京城及地方张贴公示,如重大政策调整、灾荒赈济、科举结果等。

    地方官府接到中央文书后,需将涉及民生的内容,如赋役政策、司法判决、科举通知,以“告示”“榜文”形式张贴于市井、官署门前,或通过里甲系统传达至基层。例如,每年的赋税额度、徭役征派会在乡里公示,称为“实征

    册”。

    政务公开在朝政清明的时候可以做到,当朝廷变得腐败、国家堕落之后,反倒是不敢执行了。判案不讲证据,拿不出对应的条框,全凭官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