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曹操大概很难学到刘备这种军屯模式。
刘备这边的军屯,是按照之前一直运行的军队晋升体系运转的,已经运行了十年了,最初的那些元老部曲,现在基本上都成了军司马或曲侯。
像国渊这样的典农校尉其实是督导官,实际的军屯管理都是刘备的本部军队在做,以精锐部曲担任屯长,用士兵们管理佃户,佃户则提供粮草和民夫人手。
同时,从佃户中提拔新兵,按照军队的军功升迁逻辑晋升。
本部军队是全脱产的,因此数量一直都只是缓慢增加,士兵数量不会特别多。
表面上看,刘备对手下人似乎有些‘苛刻’,好几次都没给部下酬功,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刘备部下的士兵本来就有独立的升迁体系。
如果额外接受太多的朝廷封赏,反而会动摇这个已经搭建好的基础。
再说,刘备的手下升得本来就很快。
到目前为止,刘备的部下全都是比两千石以上的实权正官,无一例外。
就连糜芳和士仁都已经做了都尉。
尚书令、御史中丞、各州典农校尉、朝廷的禁军诸校尉、实际掌管当前实控州郡的督军、人事、财税官也全都给了弟兄们——刘备给手下的职务可不是追求虚头巴脑的名头,全都是核心实权官。
刘备本部军队则全是职业军人,装备是刘备发,粮饷是刘备出,还家家分了田地,个个兼着军屯管理,有明确的晋升途径,军功也没人能克扣。
同样,看起来刘备的部曲征战并不频繁,很多时候都没出兵……但实际上刘备本部的出兵节奏一直很稳定,每年都会出兵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则在管理军屯。
这既不是军功授田,也不是府兵制度——刘备可没搞身份世袭,不存在军户和屯户。
目前这套军屯逻辑,其实是把部曲兵士视为了‘农官’,属于管理权任命。
从佃户开始(屯田民夫)、编入新兵(屯田运输兵)、本部正兵(兼军屯里长)、近卫或什长队率(兼军屯屯长)、曲侯(县屯侯)、军司马(负责郡内片区)、都尉(负责本郡军屯)……
军屯管理层与刘备军中部曲是一致的,阶层上升的渠道也是完全开放的。
无论是什么年代,能把晋升方式公开透明摆出来的老板都不多,尤其是对上对下都公平的老板,目前整个大汉真就只有一家。
曹操在短期内是学不会这一套的,因为这需要彻底忘掉士族,忘掉提拔和举荐,忘掉每个人的身份,重新建立从黔首到两千石的整套晋升体系。
这种体系可以与士族察举并行,但却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靠长期执行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