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张飞改良印刷术?(2 / 4)

   其实贾诩倒不是怕人说闲话,他是担心贾穆年轻气盛惹麻烦。

    两个大佬的子侄没过策试,两个孤寒之家出身的青年却被委以重任,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寒门积极性,也使得策试取士的方式在民间有了“公平公正”的名声。

    ……

    眼下各方军报还没传回来,刘备知道三个方向都出现自称天子的乱贼只是个开始,所以本部军队都还没动,等着幕后黑手跳出来。

    原本刘备觉得幕后主使者可能会在临淄搞事,但几天过去了,却没什么动静。

    于是刘备抽空给陈封、贾穆等安排一个小活儿。

    印书。

    这年头书卷珍贵且稀少,想要让更多人参与策试并且有靠谱的见解,就得让各种书普及开来。

    尤其是刚从蔡家‘借’来那么多诸子百家的孤本,这肯定得散播出去。

    知识要散出去,要广为人知才不会失传。

    而且能读到书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

    印刷这种事当然是需要印刷术的,但这玩意其实并不需要刘备重新发明,因为已经存在了。

    当然,目前存在的,是拓印。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拓印,就是刘宏搞的熹平石经引发的。

    士人们为了快速抄经文,会用纸张铺在石碑上,再在纸上刷墨,得到一份黑底白字的拓文。

    这种拓印其实就是最早的雕版印刷。

    只是这个大规模拓印事件出现才十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拓印这件事的意义,其实远远超过了熹平石经本身。

    贾诩也是亲眼见过拓印石经的盛景的,他自己都拓印过,但贾诩这么聪明的人依然被一叶障目,毕竟士人总归会把经义看得更重一些。

    当然,拓印是需要纸张的,不过造纸本身也不需要再发明。

    西汉就已经有麻纸了,只是当时造价比较高,比麻布还贵。

    知名宦官蔡伦在八十年前发明了树皮混麻的‘蔡侯纸’工艺,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在桓帝时期就已经完全普及天下了——拓印熹平石经的那些士人就是用的蔡侯纸。

    虽然这种树皮纸比较粗糙,容易破损,不便于手工书写,但无论如何,它是成本低廉可以快速进行大批量制造的纸。

    而且此时已经有了竹木浆纸,这是蜀地工匠们在蔡伦的基础上改良后的结果。

    整体造纸方式差别不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