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子龙之志(1 / 6)

    我叫赵云(云),常山真定人。

    我族中人人皆习练枪棒,在真定过得还算殷实。

    真定其实不是安宁祥和之地,县内有恶官,山间有恶贼,乡间有豪强,山水之间还有许多乱禁的游侠……似乎到处都是恶人。

    这也是我赵氏以武传家的原因。

    我族内常常受雇,有时会受雇于郡官,有时会受雇于富商。

    乡间之事无非是山水田林之争,族里有几百擅枪棒的青壮,官府便难以强逼,山贼也难以强掠,游侠也会客气有礼,日子自然也就过得下去。

    从小,我便常见族人与敌争斗。

    那时,我以为习武就是为了勇力,就是为了有打败敌人的能力,这能让日子过得好一些。

    但教我枪剑的族父却并不是这么说的。

    十四岁那年,我初次随族父上阵,击退了一伙试图劫掠宗亭的山贼。

    我的枪法练得还算凑合,将一个贼首模样的家伙打倒在地。

    我本想将其杀之,但被族父阻止了。

    族父不让我杀贼,说是除了危及性命时杀寇自保之外,其他时候即便击破贼寇也尽量不要痛下杀手。

    随后族父把贼人放了。

    我问族父为何不赶尽杀绝?

    族父说贼若为杀人而来,我等自当以杀止杀。但贼若只为钱粮而来,那教训一顿赶走就是了。若是动辄赶尽杀绝,只会给族内招来无尽的仇怨,以至代代寻仇万世不宁。

    族父告诉我,族中并非以武传家,而是以仁孝传家,习武是为了修行,是为了修仁恕之心,保家逐敌只是武技附带的能力而已。

    习武是为了修行?

    那时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也不知道族父所言是对是错,因为第二年,被族父放走的那个贼人又来了。

    我再次打败了他,也再次没有杀他。

    我和那贼人说了些话。

    我问他为何还要来劫掠?是去年没打疼吗?

    他说山里无田,年年饥荒,活不下去,下山打劫只是为了给家里人弄点粮食糊口。

    他说,他也感念我族父去年不杀之恩,但只有赵家这样的富户才有余粮。而去年他未曾掠得粮食回山,山中老人为了省粮,大多跳崖寻了死。

   &nbs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