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夜梦城的人,第一眼总会看见那座悬浮在云端的琉璃航站楼。
它宛如一朵盛放的透明莲花,在晨曦中映着柔和的阳光,在夜色里透着温润的星辉,静静守候着每一位往来于时空之间的旅人。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航站楼,更像是时空长河中一个温暖的驿站,见证着无数相逢与别离。
航站楼通体采用特制的琉璃瓦砌成,这些瓦片取材自夜梦城特有的星光矿石,经过守岁人代代相传的工艺淬炼而成。
每当夜幕降临,瓦片内的星屑便会自然发光,将整座建筑点缀得如同坠入人间的银河。主厅的穹顶设计成倒置的莲花造型,九重莲瓣缓缓旋转,每一片花瓣都是一座悬浮的导览台。当旅客走近,脚下的琉璃地砖会亮起柔和的星光,指引他们前往正确的登机口。
最令人惊叹的是航站楼独特的双模式接驳系统。
面向天空的一侧,十二条琉璃栈桥如绽放的花蕊般伸向云海,每当有航班抵达,栈桥顶端会自动展开透明的缓冲气泡,让飞机如归巢的鸟儿般轻柔停靠。
面向大地的一侧,七座莲花瓣形状的站台静静绽放,这些站台与连接昼眠城的磁浮通道无缝对接。从下方升上来的车辆在停靠时,车厢外壁的古典纹理会渐渐化作流光溢彩的数据流,宛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
这座航站楼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宋政和年间的观星台。那时的守岁人就是在这里,通过观测星辰来预判时空的波动。石台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凿刻的二十八星宿图,每到特定时节,这些古老的刻痕仍会与天上的星宿遥相呼应。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这里被改建为\"云车驿站\"。据说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朱桂曾在此建造了一艘特制的热气球,试图直上月宫。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那艘热气球的部分残骸至今还镶嵌在航站楼东侧的纪念墙上,诉说着古人探索天空的勇气。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三年前。在愿景集团的努力下,古老的观星台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施工期间,工人们在地下发现了宋代守岁人使用的星象仪。令人惊奇的是,这台古老的仪器经过适当改造,竟然能与现代的航空管理系统完美契合。如今,这台历经千年的星象仪依然在航站楼中央大厅运转,每到整点就会在穹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