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原来是仪器老化!
&0t;他翻出刚捞上的金枪鱼,&0t;这鱼本该在南洋过冬,定是暖流异常才迷路!
&0t;
当下两边合成一股。
山里人负责潜水打捞仪器,渔民队负责破冰开路。
在沉船里找到的青铜气压计虽然锈蚀,但经过曲小梅用草药除锈,竟还能使用!
&0t;看这数值!
&0t;林为民激动地指着刻度,&0t;今夜要起风暴潮!
得赶紧加固码头!
&0t;
狂风裹着冰碴袭来时,所有人都在扛沙包打桩子。
周卫东开着铁壳船撞向浮冰区:&0t;俺船重!
去破冰!
&0t;曹大林带人用椴木缆绳捆住船桩——那本是套野牛的法子,此刻用来固定船体竟格外牢靠。
最险处生在午夜。
码头突堤出现裂缝,眼看要坍塌。
海花爹想起老辈传的法子:&0t;快投石锁!
用海带绳缠住!
&0t;可浪头太大,沙包扔下去就被冲走。
曹大林目光扫过库房,突然冲向那批海参膏:&0t;拿这个!
参膏遇水黏!
&0t;众人七手八脚把桶装参膏倒进裂缝,混合着沙石的海参膏果然牢牢粘住断裂处。
风停时朝阳初升,破损的码头居然挺住了。
周卫红着眼圈对曹大林说:&0t;曹哥,俺服了!
往后渔汛听你们的!
&0t;
海花却掏出那本光绪年航海日志:&0t;俺奶奶记着呢——周家祖上偷传过冰情,救过整船渔民。
&0t;她翻到末页,&0t;看这戳记!
你们周记商号的徽章!
&0t;
原来周家祖辈竟是卧底!
借给日军勘测之名,暗中记录冰道数据传给抗日武装。
周卫东扑通跪在船头,朝着大海连磕三个响头。
冰封前的最后航程,船队合伙捞起沉船里的气象仪器。
林为民改良成简易预报站,就设在珍珠贝礁上。
海花用海参膏粘合仪器底座,笑道:&0t;这下真成海陆联合观测站了!
&0t;
临别时曹大林留下山参种子,周卫东回赠耐寒海带苗。
两个汉子在船头对饮烧酒,酒杯碰碎在桅杆上——按山里规矩叫&0t;碎碎平安&0t;,照海上习俗是&0t;破浪前行&0t;。
月光照亮冰封的海面,也照亮新结盟的契约。
那道熟悉的背甲在冰裂中浮现,老鳖竟叼着块冰,冰里冻着条完整的日本气象船日志。
霞光染红冰原时,渤海湾第一次响起混合着山号子与渔歌的晨曲。
而冰层之下,参籽与海带正在悄悄交融,孕育着跨越山海的春天。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