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宋青云这么一说,陈阳猛然想起来了,自己在故宫博物馆见过一件窑变釉的梅瓶,瓶小口、短颈、丰肩、瘦颈、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釉,釉色以紫红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款识。
故宫藏窑变釉梅瓶
瓶身通体覆盖着凝厚的火焰红釉,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焰,却又在红色中点缀着些许蓝色,像是火焰跳跃间偶然闪现的幽蓝,神秘莫测。
瓶身放大
仔细回想,釉色以紫红色为主,蓝色只是偶尔点缀其中,更显得珍贵异常。瓶底则是仿宋钧釉,古朴雅致,更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虽然无任何标识和落款,但专家鉴定为乾隆年间的珍品。
那抹红釉下,仿佛有流动的光彩,深浅不一的蓝色线条,如同游龙般在红釉中穿梭,时隐时现,与热烈的红釉相互交融,却又界限分明,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冲击,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只梅瓶,陈阳还想起了一件窑变釉钵缸,当时就摆放在梅瓶旁边。钵缸的器型中规中矩,敛口、深腹、圈足,通体都是窑变釉,釉面光滑平整,大面积的红釉中,夹杂着淡雅的紫色和月白色,如同晚霞映照下的天空,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与梅瓶不同的是,这只钵缸底部刻着清晰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故宫藏窑变釉钵缸
当时故宫博物馆的介绍是:此器造型端庄,胎体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艳丽,配上端庄秀美的器形,极富美感。
底款
两个物件并排展出,在看过那只美轮美奂的梅瓶之后,再看这只钵缸,陈阳只觉得它索然无味,甚至有些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