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崩溃。
可能导致志愿军退出朝鲜战争,迫使他必须做出回应。
彻底无视,将严重损害俄国作为苏维埃主义阵营领袖的形象和信誉,甚至可能将华国推向不可预测的方向。
几经权衡,约瑟夫终是做出了表面让步、实则算计的决定:
“给北平总参和远东军区发电:”
“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政府及最高统帅部,高度关切朝鲜东线之严峻战况。
为履行《两国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义务,支援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现决定:命令远东军区,
即刻将其战备库存之首批BM-13‘喀秋莎’火箭炮系统及配套弹药,以最优先级通过一切可用运输手段,紧急发往朝鲜前线!”
命令发出,约瑟夫又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对华西列夫斯基说:
“通知远东军区,武器的具体接收和使用,由他们在前线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最大化作战效能原则’全权协调决定。”
这句看似合理的话,却埋下了伏笔。
他没有明确说“务必交给志愿军”,而是强调了“发挥最大效能”,这给了远东军区操作的空间。
俄国远东军区司令部。
接到莫斯科“立即发货”的死命令和那句关键的“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最大化作战效能原则”的指示后,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与幕僚们迅速解读出了“精神”。
“战场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