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堪一击。”
夏侯惇向前探探身,眉头紧锁的盯着舆图。
“侄儿讲一种可能。”
见夏侯惇如此,曹昂伸手指着舆图,“就按叔父的部署,一旦我军与袁绍展开激战,则兖州压力必然减轻,而袁谭多半是要主攻琅琊等地,因为不把这些兵力解决了,那他就无法策应好袁绍本部精锐。”
“如此以来的话,叔父必然要领兵督战,这就势必会导致一个情况,以下邳为首的地域难免出现兵力空虚。”
“即便是有舅父所领江淮策应,可真要孙刘联合起来,势必要以刘备所占之地作为跳板,一路牵制住江淮兵力,一路则长驱直入,到那个时候将会怎样?”
“腹背受敌!”
夏侯惇皱眉道。
“其实没必要这样悲观,就按双方僵持来算吧。”曹昂继续道:“我军也可将孙刘两方各有心思,到时刘备主攻徐州,孙策主攻江淮,必要的时候双方会联合一部分兵力,即便是这样,侄儿也盘算了。”
“当侄儿亲统大军杀来时,以江淮、徐州为首的地域势必动荡难定,这样一来的话,则我军不少精锐都将拖拽在这混战下。”
“而出现这等态势,集结青州有力兵力的袁谭,要么会南下与我军展开激战,要么会突袭兖州!”
夏侯惇双拳紧攥起来。
他发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
“某似太看重袁谭了。”
夏侯惇声音低沉道:“这样一来的话,势必会叫袁谭从现在开始,就对我军在徐州一带产生警惕。”
“叔父英明,这才是关键所在!”
曹昂拍案道:“与袁绍的仗是要打,但怎样打,何时打,是现在谁都预判不了的,可越是这样,就越是要外松内紧,不能给袁绍一方某种紧张局面。”
“不然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侄儿所提到的这种,恰是建立在叔父今下这种态势下,侄儿之所以预判到孙刘势必会联合,那是因为他们离我军最近,他们不愿看到我军打败袁绍,因为这样,他们就再无出路了。”
“子修说的对。”
夏侯惇苦笑摇头,“此前我军表现的太过强势,这不仅叫袁绍心生警惕,更叫其他势力心生警觉。”
“而站在孙刘两方,他们即便不能得到什么,也势必会出兵阻挠我军集结优势兵力,跟袁绍展开全战的。”
“哪怕是说我军获胜的概率很小,可小不代表没有,毕竟在先前的讨袁之战中,你与孟德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曹昂没有再说别的。
他想表述的,都表述出来了。
至于别的,无需他再赘言。
夏侯惇是会进行通盘考虑的。
在老少两辈间,其实最难共存的,莫过于意识形态方面,老一辈有老一辈的思考方式,少一辈有少一辈的思考方式,但恰恰是这样,往往是会产生碰撞的。
对于曹昂而言,他的确是少一辈的领军者,但是他必须要兼顾好老少两代,不然的话,曹氏基业就会陷入到内耗下。
而这是曹昂不愿看到的。
跟夏侯惇的探讨结束,曹昂就回到自己住所。
“公子,真要这样吗?”
典满有些犹豫,看向曹昂说道:“您不给将军打声招呼,就要离开下邳国,这是不是……”
“这才是最好的。”
曹昂撩撩袍袖,轻叹一声道:“叔父的脾性怎样,你等不是不清楚,作为小辈,却指出其在一些方面的疏漏,你等觉得叔父会怎样想?”
“好,就算叔父没有别的想法,可某却不希望看到叔父的骄傲没了,作为小辈,这是不能做的事情。”
和夏侯惇这些时日相处下,曹昂已经知晓了该怎样与夏侯惇共处,那就是将一些想法跟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