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号甲板上,刘瑞方如同雕像般伫立,双目紧闭,其余蛟龙突击队队员则分立四周呈拱卫之势。
他纳米武装的武器轨道上所有硕大的单兵无人机集群库的舱盖均已完全敞开,内部却空空如也。
共计1200架无人机尽数出动,头也不回地钻进海下!
这个数字如山岳般沉重,压在刘瑞方的神经突触之上。
作为经验丰富的六轨道尖兵,他向来谨慎地遵循着一条有利于自身安全的规则:无论战况多么激烈,他都会至少保留两具武器轨道用于生成黄蜂背包以维持机动性,再不济也会用来生成最低限度的近防武器。
这不仅是为了确保战术的灵活,更是对自身精神负荷的一种保护。
六轨全开,无人机倾巢而出,将1200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同时抛入战场——这带来的信息洪流与操控压力足以在瞬间冲垮绝大多数尖兵的意识,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即便是被称为“集群大师”
的他,完全调用六具武器轨道的情况也少之又少。
但此刻,这条铁律被打破了。
为了执行“狴犴”
的命令、为了拯救即将毁灭的海南舰平台战斗群、为了构建那条横跨四十海里、贯穿深海的高通道,他别无选择。
他闭上了眼睛,并非为了休息,而是为了更好地“看见”
。
此刻在其脑海深处并非一片黑暗,而是同时展开着上千幅不断闪烁、跳跃、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动态画面。
每一幅画面都来自一架扑翼无人机的前置传感器,传递着它们所“见”
的一切:幽暗的海水、翻涌的气泡、扭曲的光线、其他无人机的掠影、以及接通追踪设备后清晰可见的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海鬼轮廓……
刘瑞方面甲下的太阳穴突突直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即便有足足六具武器轨道分担绝大部分数据流处理压力,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被无数信息撕扯的眩晕和胀痛感,依旧清晰可辨。
“呃……这个、就是晕船的感觉吗?”
闷哼从紧咬的牙关中溢出。
自打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再到加入蛟龙突击队驻扎于海南舰以来,即便是乘坐77式两栖装甲运兵的时候也不曾像今天这般头晕目眩。
“……倒是、咳咳!
一种新奇的体验咳咳!”
“前辈,我得提醒您,晕船属于运动病,核心是内耳前庭系统感知到船体颠簸的运动信号与眼睛看到的相对静止视觉信号产生冲突,大脑因接收矛盾信息误判异常,进而引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听到刘瑞方的自言自语,沈靖雯的声音突然打断道,“而您现在的情况则是视觉系统……好吧,对尖兵来说应该是神经系统过度负荷诱的头晕。
二者并不相同。”
“叽叽歪歪地说什么呢?咳咳!
听不出来……咳咳!
我这是开玩笑吗?”
刘瑞方强忍住没有睁眼,他必须极度凝神定气才能勉强维持住这支庞大集群的基本阵型和对指令的响应,避免它们因为控制延迟或指令冲突而互相碰撞、甚至失控坠毁。
而沈靖雯这一下让他差点破功……
“我当然知道前辈,很抱歉,我还以为这样说能让您更放松些。”
沈靖雯声音弱了几分,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在抱歉,“毕竟我很清楚您现在的负担到底有多大。”
负担当然大,这已远“一心二用”
的范畴,而是将一个人的意识强行撕裂成千份,同时处理、分析、并下达指令。
“我不会再干扰前辈您了,不过最后还有一句话。”
沈靖雯驾驶着“先锋级”
早已准备就绪,手中射器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