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怎样选择都有遗憾(2 / 3)

/p>

可他不像科恩那样,到了八十岁还在找年轻姑娘。

他前半生的荒唐像褪掉的壳,如今总在深夜轻手轻脚地回房,替她掖好被角。

“在想什么?”

李宗明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可可。

“在想妈说的话。”

李娜抿了口热饮,“她说下辈子不想再做父亲的情妇了。”

李宗明沉默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父亲临走前把孩子们的信托协议改了。”

他指着其中一条,“他们三十岁前,只能拿到基本生活费。”

李娜抬头看他,忽然懂了。

无论是科恩的规则,还是最后的决定都是为孩子们好。

人生这道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能做的,不过是选了一条路,就稳稳当当地走下去。

………………

李德军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

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他这些年起起落落的生意轨迹。

钢材生意的黄金时代像一阵猛烈的风,来得快,去得也急。

靠着李娜的提点,陈友良的人脉与资金上的托底,他当年确实在这行里赚得盆满钵满。

可风向变得猝不及防,先是环保政策收紧,都周边的小钢厂接二连三地被要求整改,紧接着市场需求也肉眼可见地萎缩。

他索性利落关停了厂子,没像旁人那样往大西北钻——一来那地方需要的本钱是个天文数字,二来他这把年纪,实在折腾不动了。

跟着他干的那帮老伙计,手里都攒下了些钱,大多买了货车跑起了货运,逢年过节还会拎着酒来看他,嘴里总念叨着“要不是军叔当年带我们赚的钱,够吃好几辈子了。”

大堂哥则继续做着包工头,如今的工程规模比从前翻了好几番,只要有时间,这小子就会拎着礼物来家里串门。

虽然他能得到的工程并不多甚至有一阵子都得不到李娜这儿的工程。

现在李德军的重心放在服装代加工厂。

近两万人的厂子,订单从全国各地,以及国外涌来。

虽没了钢材生意那般暴利,却胜在稳定。

当然这份稳定还少不了李宗明的人脉,不然他拿不到那么多外贸单子。

以前服装代加工厂非常红火,而现在有好多服装代加工厂都黄了。

就像津门这边以前很多大型的服装代加工厂,也是成片的倒闭。

上万人的厂都倒闭,也看得人心慌!

好在干别的也能赚钱,现在有好多做网红的了,但李德军这年龄他对这行不感兴趣。

他常对身边人说:“赚钱这事儿,就像赶庙会,热闹一阵总会散场。

能有口安稳饭吃,就不错了。”

只是这安稳里,总有些放心不下的牵挂。

老家县城的老人院是他近年常挂在心上的事。

当初李娜捐了一大笔钱建起来,他便主动揽过了日常照看的担子。

见过太多慈善项目表面光鲜,内里却一团糟,他不想让女儿的好心落得个不明不白。

跟当地负责人三番五次地商量,定下了死规矩:老人家里必须交齐合作医疗,院里只负责基础照料与额外补贴,绝不再让李娜追加一分钱了。

相比之下,家里的两位老人倒让他省心不少。

李爷爷李奶奶都八十多了,身子骨硬朗得很。

每天清晨还能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打套太极。

这多亏了李娜开的私立医院,医生每月定时上门检查,从饮食到作息都量身定制了健康计划,哪怕是咳嗽几声这样的小毛病,也能第一时间被察觉、治疗。

“寿命是天定的。”

某次家庭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