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眼十多天过去。
5月20日,京城,北环东路。
北环东路始建于1950年,当时还叫北环路,分段名称最早出现在地图上,是1964年,东头的就叫北环东路,西头自然是北环西路。
等到1981年,这条路全线贯通后,便被正式命名为「北三环路」。
所以现在的北环东路,便是后世的北三环东路。
北三环东路22号,这里有个「电影人之家」。早在1949年「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成立的时候,就将地址安在了这里,此后七八十年都没变过,在文艺界单位中算是比较坚挺的。
陈凡此时就坐在电影人之家的一间会议室中,一手夹着烟,一手扶着茶杯,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群电影人吵……讨论丶讨论。
「最佳故事片必须是《吉鸿昌》,《吉鸿昌》拍得多好……,想当初拍这部戏的时候,李光惠和齐兴家是一宿一宿地熬啊,长影厂也是倾尽家底给与支持,……」
「说得好像谁没支持一样,为了拍《小花》,北影厂老汪是要钱给钱丶要人给人,可是那又怎麽样?胶片还是不够,电影预定100分钟,却只有110分钟的胶片,多一分钟都没有,全靠演员同志们的精彩表演,……」
「精彩!谁不精彩?!」
会议室里忽然一声高喝,吓了陈凡手指上的香菸一个哆嗦,长长的菸灰瞬间跌落。
「《二泉映月》的演员同志们演得不好吗?还是《泪痕》的演员同志们对人物的刻画不够深刻?……」
陈凡看着大家兴高采烈地讨论,再看看面前摆着的票数统计表,不禁微微皱眉。
这时一位六十左右的老同志忽然走到他旁边,拉开椅子坐下,对着他笑道,「是不是感觉有点不适应?明明观众们都已经投出了获奖名单,影协却还要组织大家进行讨论?」
陈凡看了看他,感觉有点面生,便笑道,「不好意思,这里我是第一次来,请问?」
那位老同志打了个哈哈,伸出右手,笑道,「不用不好意思,我们确实是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廖一源,如今添为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总经理。」
陈凡眉头轻挑,立刻丢掉菸头,握住伸来的手,「原来是廖先生,久仰久仰。」
香港有多家影业公司和内地紧密相关的,其中最大丶也是最出名的有三家,分别是长城丶凤凰和新联。
说是三家,其实完全可以归为一家,他们的导演丶演员等资源都可以共享,就连项目制作也都可以合作完成,跟一家人没什麽区别。
几年后,三家公司也确实合而为一,成立了香港银都机构影业有限公司。
廖一源,便是银都机构首任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