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小道消息(2 / 6)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3967 字 3天前

    这就是专利保护。」

    听完陈凡的解释,姜恒不禁眉头紧皱,「你说的这种,是资本主义的做法吧?」

    不等陈凡说话,他又继续说道,「国内可不是这样,我记得,你给机械厂设计的两款汽车,就被一机部拿走,全国任何一家工厂都能去索要图纸丶生产这种汽车。

    我们棉纺厂也一样,目前我们的纺纱丶织布技术,全都是省厅下发的技术,还派了技术员过来指导,棉纺厂才能立足丶发展壮大起来。

    若是人人都敝帚自珍,社会还怎麽发展呢?」

    陈凡无奈地笑了笑,只能解释道,「我说的是国外,如果有国外的客户过来参观,您可不要什麽都给他们看。」

    没办法,现在的社会情况就是如此,姜恒说的可都是大实话,谁要是不将技术共享,那才是逆潮流而行,单位领导是要挨批评的,完了还得将技术贡献出来。

    之前姜恒和省厅的几位领导一起,去考察羽绒服生产情况,就是理直气壮闯上门去,明目张胆地要生产技术,人家还客客气气地双手奉上。

    </ins>

    若是不给,等省厅的领导回去,用单位名义给对方省厅发函,甚至再一封电报告上轻工业部,不知多少人要吃挂落。

    就是这种习惯,造成了进入80年代以后,哪怕副总亲自干预,也被顶牛的情况出现。

    仿制的单位还明目张胆地质问,「都是公家的技术,凭什麽他们能用,我们就不能用?」

    副总耐心解释,「那是人家工厂花钱花力研究出来的,是有价值的,不能免费使用,否则谁还乐意去搞研发?」

    可人家不管啊,理直气壮地说道,「我们的技术也可以给他们用啊,技术全国共享,一直都是这样的,怎麽现在就不行了呢?再说搞研发,可以让部委下任务嘛,下了任务谁还敢不干?」

    副总很想跟他们解释市场跟研发的关系,不是随随便便下个任务,研制出来的东西就能受欢迎,而是需要经过前期市场调查丶后期产品研发,费时费力费钱的投入之后,才有可能出一款好产品。

    结果人家捂着耳朵大喊,「不听不听我不听。」

    完了还把退休的老同志请出来,让老同志讲理。

    气得老总够呛,还没有办法。

    就是这一个特点,成了后来我国好多传统工艺被盗取的原因之一。

    后来之所以能逐渐转变,还是新千年以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出口经济暴涨,为了合理合规,才不得不迎合国际规则,开始重视专利。

    所以此时陈凡面对满脸迷惑的姜恒,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这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牌大学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