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顿时一阵恍然,难怪公家没有开高价,原来他们又开窑了啊!
陈凡却摇摇头,脸色怅然地说道,「烧瓷归烧瓷,却不是这样的瓷器。」
他抬起头看着满脸不解的周正东,解释道,「当年调集人员研制7501瓷,通篇没有提到李先生一个字,但是所有参加研制工作的核心人员,全都知道这批瓷器是给李先生使用的。
所以他们全部人都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全力以赴去研究丶烧制,也是为了保证每一件瓷器都毫无瑕疵,他们不允许把不完美的作品送到李先生面前,这才有了这批空前绝后的完美作品。」
顿了一下,他又叹了口气,「自从李先生去世之后,许多老艺术家深受打击,精气神都远不如以前,这次的7801工程,就有很多老艺术家缺席。
所以新烧制的瓷器,不可避免会有些瑕疵,纵然依旧是上等品,却一定远远不如7501瓷。」
后世由于7501瓷价格高昂,哪怕不上拍卖会,随便一只小碗价格也在10万打底,2丶30万的也不罕见,如果是成套的酒具或茶具,就没有低于百万成交的,若是上拍,千万也有可能,所以就成了瓷器造假重灾区。
在所有的赝品中,最难分辨的,就是7801瓷。
虽然都是同一个单位的作品,可无论从单品还是整体,7801瓷都远远不如7501瓷,价格更是相差巨大,连名气都被遮掩得黯淡无光,知道7801的人寥寥无几。
其实也难怪,最好的那批高岭土都已经被用到7501瓷上,后来已经没有这种土,从材料上就要差了一等,然后是画工丶烧制工艺,虽然依旧是陶瓷工艺大师把关,可哪里比得上40多位大师的齐心协力。
质量差一两筹,也就理所当然。
反倒后世工业技术发展之后,有些赝品甚至能做得比真品「质量」还好,可是压坯终究不是手工拉坯,陶瓷上的图案更不是美术大师手绘的那样鲜活生动,无论器具还是图案都死板笨拙,隔热效果也远远不如真品,除了更薄以外,与真品完全没有可比性。
听完陈凡的解释,周正东眼里又多了几分期盼,「好啊,这麽说,咱们集齐这批瓷器的日子不远了。」
虽说他已经决定把这批瓷器交给外甥,可那也是「自己家」不是,想看的时候随时都能看,自然想早点买到手。
这时周亚丽清洗完杯子回来,将擦乾净的杯子小心翼翼放进茶柜,走到茶台旁坐下,看着父亲和表弟谈话。
周正东将盖子盖上,看着面前的茶杯,眼里露出几分思索。
陈凡和周亚丽都没有作声,静静坐着,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刻。
不一会儿,赵婉茹也扶着栏杆走下来,看见他这副样子,不禁问道,「想什麽呢?」
周正东回过神来,「哦,我是在想,国内在传统技艺方面已然如此出神入化,那麽除了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