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泛滥开来,所以最晚明后年就可以行动。
到时候自己弄个杂志社或出版社,随便找个作协的单位挂靠,自己写书自己赚,不香吗?!
林远祥他们见他从善如流,便也不多说,直接打道回府。
……
陈凡拎着两个空箱子回到一机部招待所,与杨厂长他们汇合。
杨厂长见到他,第一时间便满脸兴奋地晃了晃手里的文件,「瞧瞧,批文都下来了,咱们今天就回去,马上就可以着手组建汽车厂。」
陈凡瞟了一眼,「不瞧。」
随即伸出双手丶往一位50多岁丶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走去,「曲先生您好。」
曲波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紧紧握了握手,好奇地问道,「您认识我?」
刚才可没人跟他介绍啊。
陈凡笑道,「曲先生的大名传遍全国,不认识您的可不多。」
他本名曲波,笔名也是曲波,陈老总给他起了个字,「普律」,就是普遍规律的意思,因为他的名字有曲也有波,这是个普遍规律。
50年代写过一本书,《林海雪原》,对,就是座山雕那个。
至于为什麽他会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因为工作原因。
没错,他就是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而这个设计院是做机械设计这一块,尤其是车辆设计,正好跟陈凡撞上。
曲波哈哈笑道,「过奖了丶过奖了,如今你的名字要超过我咯。」
陈凡赶紧摇头,「差得远丶差得远。」
曲波又笑道,「不差不差,我去年发的新书《山呼海啸》都没多少人看,而你的《摆渡人》丶《旧事》丶《芦苇荡》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引起社会热议,这就已经超过咯,何况你还年轻,未来一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发表,超过我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且我也听茅盾先生说过,你给作协提了一个设奖的建议,这个非常好,我是全力支持的。」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你看看,我们都是搞写作的丶也都搞机械设计,这不是缘分吗,要不你到设计院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陈凡脸色微僵,怎麽还来?
连他的自谦都忘了去回应,《山呼海啸》还是有不少人看的,只不过名气确实远远不如《林海雪原》。
杨厂长三人见曲波又挖人,也在旁边干着急。
不行,必须赶紧跑!
曲波一看,不禁打了个哈哈,「好嘛,看来你还是不乐意,也不勉强,咱们以后多多沟通,好不好。」
陈凡赶紧点头,「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