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话说长江》更合适的片子。
其实呢,《话说长江》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跟《丝绸之路》还有一点点的关系。
原因有二。
当时《话说长江》即将播出的时候,总撰稿人陈汉元,这位大佬同时还是央台总编室的主任,对于节目播出,有那么亿点点的话语权。
之前播出《丝绸之路》的时候,国内的电视节目还处于非常随性的状态。
随性的意思,就是节目预告我照出,但是播出时间不一定。
除了极个别特殊的节目之外。
嗯,这里说的就是联播新闻。
其他节目的播出,基本上都要等上一个节目结束,才会按照顺序接着往下播。
而上一个节目什么时候能结束,这个时间是不可控的,什么时候播完就算。
就连两个节目之间,电视台也会无意识地留下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的无信号黑屏空档。
观众们看见黑屏,还有不间断的“嘀……”声,就知道这是在换片子。
跟放电影有得一拼。
于是就造成了电视节目播出的随意性。
所以在播放《丝绸之路》的时候,说是几点播,结果观众们到点了打开电视机一看,哟嚯,还在放上一个节目、甚至上上个节目,那就等着看重播吧。
结果就造成了《丝绸之路》在小本子爆火,在国内却有些不温不火的情况,让国内的不少电视人感觉颜面无光。
所以在《话说长江》播出的时候,陈大佬就发话了,必须按点播出,不管上一个节目播到什么内容,时间一到,必须给我掐掉,准时播出《话说长江》。
就这么一点改变,从此以后,我国的电视节目都要掐表播放,一个节目需要多长时间必须固定、换片不允许有间隔……等等规定都出来了。
《话说长江》的播出也算是改变了我国的电视生态。
而准点播出以后,观众也没让电视台失望,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直接爆表。
虽然不知道这个收视率是怎么统计来的、准不准确,但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确实保持了纪录片收视率的记录几十年,即便是最火爆的《舌尖》也远远不及。
而《话说长江》之所以能成为爆款,还有第二个原因。
那就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的“说教”,只是简简单单地展示长江两岸居民的风俗人情……。
这样的改变,在国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