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直以“敢言”
自居的他来说,无疑是束手束脚。
拒绝?
那就等于自我边缘化,从此失去在核心圈子的声权。
接受?
则意味着默认林向安的权威,甚至融入他原本鄙视的“实用主义”
体系。
短短片刻,陈启泰权衡利弊,最终选择接受。
心底冷哼:
“好,既然如此,我就盯着他们的每一个提案,逐条质疑、逐句辩论,让他们知道我陈某还在!”
另外两名被点名的举人则是满脸受宠若惊,既意外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他们私下感叹:林向安虽年轻,却知书达理。
肯尊重前辈,也肯兼容不同声音。
会馆里很快传来低声议论:
“林相公这手用人,可真是不拘前嫌啊……”
“九人中有管事、有老人、有反对派,真是面面俱到。”
事实上,林向安在会馆里原本也就和段昊初最为亲近。
早先不少人慕他“神童”
之名,想主动攀谈结交。
却都被他以闭门读书为由婉拒。
张书淮、赵有光、王诚虽算认识,却也只是偶有往来,远没有其他举人间来得密切。
因此,没人觉得理事会都是林向安的人。
反而觉得九人组合颇有代表性,选得很公正。
这让众人对同济会的信任感大大提升。
毕竟,大家最在意的还是粮食和安全,如今这些都握在林向安主导的核心之中,让人心里踏实不少。
而陈启泰的入列,也让他那一小撮追随者觉得“咱们的人也在上头”
,抵触情绪自然淡了许多。
在这种多方都能接受的氛围下,理事会的成立最终顺利通过。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