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天的鹿鸣宴,林向安带着李修竹、段昊初一起为官员敬酒,并且引荐两人时,张书淮心中悄然有了变化。
林向安此人颇有城府,不过他品性还不错。
是个愿意提携身边人的人。
与林向安结交,对他来说,并没有坏处。
林向安露出温和的笑容,表示同意。
“好,怀远兄。
既然如此,你便喊我向安即可。”
张书淮的文采在众人中颇有名气,但他性格中带着几分傲气。
过去,林向安在升到甲班之后,常常与他碰面,彼此也就点头之交。
毕竟身处竞争关系,难免保持了些许距离。
然而,随着科举成绩一公布,彼此的身份与地位生了微妙的变化。
张书淮此时主动拉近关系,显然不再只是以往的冷淡态度,而是希望通过结交来谋取未来的更多可能。
林向安心中清楚他的转变缘由,但并未感到不快。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争取,而能识得合适的合作伙伴,互帮互助,在仕途上更是常见的事。
既然他愿意主动伸手,林向安自然不会拒绝。
张书淮笑着道:“好,向安兄。”
见三人如此亲近,段昊初轻轻叹了口气,露出一丝惋惜的笑容。
“你们仨倒是亲近,真是让我有些羡慕,可惜我不能和你们一桌。”
林向安笑着调侃:
“今天你是主角,知道你事多,不必挂念我们,你忙你的,不用顾我们。”
毕竟今日县里的官员差不多都来了,还有一些段家族老宗亲,这些贵客都要段昊初要招待,怕是无暇顾及他们。
段昊初笑着点头:“行,日后有空了,咱们私下再聚。”
说罢,他便笑着离开了,去招待其他的客人。
三人坐定后,气氛逐渐轻松愉快。
不再拘谨和客套,话题变得随意,几人聊得自然自在。
还没聊多久,就有其他客人主动上前打招呼。
虽然几人都是新科举人,但在他们眼中,三人无疑是“香饽饽”
,言辞间满是恭敬和奉承。
这些人并非仅仅因为交情。
而是看中了他们举人的身份,试图通过建立联系为未来铺路。
林向安礼貌回应,语气平和。
李修竹则面带淡然,轻轻点头,话不多。
张书淮也不再像刚才那般热情,表面客气,却透出一股疏离感。
这种态度反倒让更多人倾向于和林向安搭话。
尽管林向安年纪较轻,看似好说话,但他总能巧妙把握分寸。
常以笑容回应,沉默中流露出一种成熟的气度。
刚过午时,不久便开始了宴席。
在轻松的言谈中,林向安终于明白了段昊初之前所说“你来晚了”
的含义。
因为错过了段家的祭祖仪式。
科举及第后,宴席开始之前,还需在知县和教谕的见证下,完成祭祖仪式。
只有在官方见证下完成祭祖,才能在《儒户黄册》上登记,正式标注为举人身份。
在辰时之前,知县、教谕等,以及士绅代表们早已到场,全程参与观礼。
林向安顿时觉得有些晕头转向。
祭祀和仪式要求如此之多,让他真是头大。
前院的乡邻百姓吃席时需要自带碗筷,而中庭则是不同阶层的宴席,餐具各不相同。
每一处细节都在提醒着众人,阶层差异。
幸好这次是来段家参与宴席,要是错过了这些规矩,明天怕是会出岔子。
早知道就该推迟几日再开宴席了。
刘知县、周教谕等人坐在主桌,段昊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