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办的好,就让他多联系受害者,等机会成熟,将此事公之于众。”
林向安夸赞林桥将事情处理的很好。
“既然开始行动,那赵家村的事,也提前找人散播流言。
至于土匪那边,定是有人配合,既然有人想让他们死,那咱们就让他活。
找郑班头帮忙,给那土匪头子塞纸条,让人故意去提醒有人要害他。
之后,就托人传信息,如他想活命,就吐出有价值的信息。”
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做无用功,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与其不知道镖局信息何时送来,还不如抓住仅有的线索去深挖。
“我知道了。”
上次家里给的一千两银票,除去酒肆大大小小的开销,差不多还剩一半。
又拿出来两百两银票,交给林桥,毕竟所有的事,都是要钱的。
过段时间就能来钱了,县里酒肆和民报的收入,都归他名下。
民报推出的效果还不错,林向安和薛掌柜商量,会找个中间人对接。
毕竟林向安要考科举,分出来的精力有限。
自从民报推出后,就有人写书信寄到文澜书铺,有写小说的,也有写信来咨询的,这些琐碎的事,若是林向安来看,实在太占用他的时间了。
林桥身上安排的事多,还是得找自己人,王和信还有点小,在家里或者身边磨炼会更好。
这对接的活计,王和智来做更合适,便让林桥去把他叫过来。
于是李大牛的情况,交给了王和信,王和智来到了县城。
林向安让薛掌柜找个机灵的伙计,就让王和智和那伙计一起负责民报的商务部分。
主要调查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以及联系车马船行的出行安排,刊登在民报上,让大众提前知晓,便于出行。
最重要的是,主动找各大商铺掌柜,洽谈各种业务,让收入多元化。
有人很欣然接受,但有人很排斥,也有的观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新鲜事物,这都需要时间的。
王和智以前是跟着吴春娘卖过几年豆腐,后面跟着他爹,给各铺子送豆腐,也积累了不少和各商铺打交道的经验。
教这四个兄弟里读书认字,王和智是最认真的,林向安稍微指导了一下,他很快就上手了。
从王和智来了后,送来他面前的文稿,全部都是归好类,再送来他手里。
这样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月考的成绩,会有名次排行榜,林向安的排名,勉强是能保住廪生的头衔。
这成绩提醒了林向安,他得更加努力。
日子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过着,休沐期间林向安并未回家,一直到二姨的忌日,林向安请假,和林桥一起回去。
往年,大多都是林远一个人去祭拜赵二,悄悄的来,悄悄的回。
但今年林向安特意跟着两兄弟一起,三人一起去祭拜的。
赵二的坟地离赵家村很近,需要经过村子,绕到后面的荒地。
林家马车过来的时候,惊动了不少赵家村的人。
毕竟马车路过,实在太少见了。
在田地里干活的人,不少侧目观望。
赶马车的人,看着眼生,但依旧有人认出来了。
往里的路比较窄,马车无法进去,便将马车停在村口,和村口的人打了个招呼,三人便便提着祭拜的物品,往后面荒地走去。
这时村里人凑到一起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媳妇李氏,看了半天,并不认识这三人,便疑惑地问着身旁的长辈。
“这几个人谁啊?看着好面生。”
旁边年纪大的婶子,一边解释,一边感叹。
“你是后来嫁过来的,不认识他们,这是赵老头的两个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