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之入骨,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每日烧香拜佛,这是后话。
再说逃之夭夭的张大师,骗财被人识破,只能跑路逃命。
知道廖财主肯定不会放过他,会派人追他。
所以,选择偏僻的小路或难走的山路离开。
天就要断黑时分,又饥又渴的张大师,来到一户大山人家。
这是户单独建在山腰的木楼,共有两层。
山后是竹林小溪,山前是延绵起伏的群山。
翻过这座山,就是一个茶马古道上的小镇。
天色渐暗,张大师决定投宿在这户人家。
他叩响院门:“请问有人吗?”
木屋的门打开,一位中年汉子手里拿着竹烟出来,见是一位道人,不禁有些奇怪:“你找谁?”
“居士!
贫道途经此地,天色已晚,能否行个方便,借宿一晚?”
“请进吧!”
中年汉子将院门打开,让张大师进来,将他领进屋。
房子正屋大堂,一张竹桌,桌旁几条竹椅,堂屋角落是一口大水缸。
就再没什么了。
堂屋旁边是两处厢房,后面是厨房。
厨房映照着火光,应该是这家人在那里做饭,而楼顶应该是放粮食等物资的地方。
“道长请坐!
还没吃饭吧?我去后面让我堂客再多做些饭菜!”
“如此,多谢!
有劳居士了!”
张大师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汉子去后面厨房安排去了,没一会儿,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端着油灯出来,将灯放在了桌上就离开了。
张大师看到这位姑娘,眼睛不由一亮,心里却默默盘算起来。
没多久,汉子将饭菜端了上来,就有从新加炒的腊肉,山野菜。
这是山里人招待贵客的标准。
汉子将一碗装得满满的粟米饭递给张大师:“道长!
山里人家,没有什么好招待你,这野猪腊肉,还是年前山里打的,莫要嫌弃!”
“已经很好了!
居士,你一家几口,儿女几何?为何不让他们一起过来吃?”
“我家四口人,堂客,两个女儿!
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