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今天的朝会就开到这儿吧。炎武刚回来,就到皇后那好好休息吧,她估计还不知道你回来了呢。”
可就在这时,李威却突然站了起来。他一改往日吊儿郎当的模样,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与平时判若两人。
他向前走了两步,对着龙椅上的文锦王躬身行礼:“父王,儿臣有事启奏。”
文锦王皱了皱眉,心中有些不悦。他最了解这个大儿子,平日里要么不上朝,要么上朝就惹事,如今又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他沉声道:“你有什么事就快说!注意场合,这里是朝会殿,不是你的永宁宫!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人看,莫要闹出笑话,丢了皇家的颜面!”
李威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语气恭敬却不卑微:“父王,文武百官都有自己的职责,每日为朝廷之事忙碌。儿臣身为太子,却整日无所事事与他们站在一起参加朝会令我惭愧。他们讨论朝政时,儿臣一句话都插不上,心中实在愧疚。因此,儿臣想向父王讨个差事,只想为父皇分担点忧虑忧,也为大炎王朝尽一份力。”
文锦王愣住了,他看着眼前的李威,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儿子。他随即笑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今天世间的喜鹊都往我们大炎国的方向飞了!说吧!你想要什么差事?趁着朕今天高兴说不定就答应你了。”
李威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口:“儿臣想要大理寺卿之位,既然前任大理寺卿已经被撸了官职,如今这职位正好空缺,儿臣就要它吧。”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殿内炸开。文武百官纷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威,仿佛见了鬼一般。
大理寺卿可是正三品的要职,掌管着全国的刑狱之事,还统领着三千锦衣卫——那三千锦衣卫个个都是练气境的精英,身手不凡更有监察百官的权力,地位举足轻重。
而大皇子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废物皇子,别说胜任正三品大理寺卿,就是九品主簿估计他都够呛!
“这还是那个不着调的大皇子吗?”
“他怎么突然有上进心了?这上进心是不是也太离谱了?”
“大理寺卿那可是要职,他怎么敢开口要的?”
百官们窃窃私语,声音虽小,却清晰地传到了文锦王耳中。文锦王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看着李威,语气严肃:“你倒是敢开口!大理寺卿乃是正三品要职,关乎朝廷律法与百官风气责任重大。以你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换一个差事朕可以考虑。”他没有说出口的是,那三千锦衣卫与监察百官的权力,他绝不可能轻易交出。
“不换!”李威斩钉截铁地拒绝,语气中带着几分倔强,“儿臣就要当大理寺卿!老二已经被加封武王,在西北手握百万兵权,如今又大胜归来,怕是已经封无可封。儿臣既然是太子,就应该比老二强。”
“殿下而孝心可嘉,但能力不足,殿下还是不要为难陛下吧。”宰相上前一步摇摇头。
“二殿下从军时候才十二岁,也是从最底层的步卒开始锻炼,一步步积攒军功,才有现在的武王”林帅也是摇摇头。
“你看!众臣都反对……”文锦王故作犹豫。
“父王他们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不是真龙,儿臣不和他们计较,人争一口气,儿臣在这里立下军令状,若干不好这大理寺卿这个小小的三品官,儿臣自己收拾铺盖卷搬出东宫!”李威一副豁出去的模样。
“这里可是朝会,此言当真。”文景王的眼睛一亮,死死盯着这个不成器的太子今天这么有魄力吗?
“自然当真!”李威神色自若。
文锦王看着李威:“好!有胆识,朕今天就答应了,让你当这个大理寺卿!但你给朕听好了,若是你在任期间捅出什么大篓子,影响了朝廷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