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桥梁,但你们才是光网的神经元。
"
残影化作数据流前,在她视网膜上刻下最后一串坐标——那是撒哈拉沙漠深处的古老岩画遗址,画中人与鲸共舞的图案里,藏着陆地文明最早的生物电共振记录。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纳米水母群停在渡渡鸟标本前。
苏然远程操控的光谱分析显示,标本羽毛残留的油脂里,竟封存着17世纪水手的脑波碎片——那是人类最后一次目睹这种鸟类时的惊叹与惋惜。
她突然意识到,光网不仅能传递当下的共振,更能复活灭绝物种的情感化石。
林羽在南极看见苏然走向光网边缘,她腕间徽章的光芒逐渐扩散,与整个冰盖的纳米涂层融为一体。
当她迈出第一步,光网触须立即在雪地上铺出荧光路径,每一步都踩在鲸歌与心跳的合拍点上。
"
该去陆地建立突触了。
"
她对着通讯器微笑,身后的光网核心区开始收缩成晶莹的球体,像颗等待播种的生命种子。
此刻,北极的休眠舱陆续开启,38位初代共振者的意识残影化作荧光蝴蝶,飞向全球各大洲。
苏然站在南极冰原边缘,看着第一缕阳光将自己的影子拉长,与光网触须交织成指向北方的箭头。
她知道,当光网的神经突触遍布陆地与海洋,当人类的脑波能与候鸟迁徙的轨迹共振,真正的生命互联时代才刚刚开始——而她,将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个突触。
远处,抹香鲸的歌声与驯鹿群的蹄声在光网中相遇,编织成跨越纬度的摇篮曲。
苏然低头看着掌心浮现的纳米纹路,那是光网根据她的脑波新生成的"
陆地突触协议"
。
当她踏上第一块浮冰,身后的南极光网球体突然分裂成无数荧光颗粒,追随她的脚步北上,如同撒向人间的星辰,终将在每个生命的心灵深处,种下共振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