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慕容嫣饶有兴趣,“杠杆何用。”
“陛下请看。”
林臻拿起撬棍,示意李虎,“李虎演示。”
李虎紧张又兴奋地走上前,在慕容嫣面前,熟练地将支点木垫好,握住撬棍末端,用力一压,青石应声而起。
“此乃省力。”
林臻解释。
“有趣。”
慕容嫣颔,“朕幼时也曾见宫人用此物挪动假山石。
却不知其中道理。”
“杠杆乃格物之基。”
林臻道,“省力变向权衡皆有其理。”
“陛下可要试试天平。”
王睿鼓起勇气道。
慕容嫣微微一笑:“好。”
她走到天平前,王睿连忙递上几枚特制的、刻有书院标记的铜钱砝码。
慕容嫣在左盘放上两枚,右盘放上一枚。
左盘下沉。
“如何平衡。”
慕容嫣问。
“右盘加一枚。”
赵婉儿细声道。
慕容嫣在右盘加一枚。
天平平衡。
“两端等重。”
慕容嫣了然,“此物用于称量甚佳。”
“正是。”
林臻道,“市井秤杆亦是杠杆应用。”
“夫君授此格物之学甚好。”
慕容嫣看向林臻,眼中带着赞许与柔情,“启童蒙开民智强国本。”
“嫣儿过誉。”
林臻声音低沉温和。
“朕也想与夫君同授一课。”
慕容嫣忽然道,眼中闪过一丝俏皮。
“哦。
嫣儿欲授何课。”
林臻挑眉。
“授杠杆于治国。”
慕容嫣道。
慕容嫣走到讲台中央,拿起那架天平秤。
“治国如同此秤。”
她声音清越,带着帝王的威严与智慧,“两端需平衡。”
她将一枚铜钱放入左盘:“此端为民。”
又放入一枚铜钱入右盘:“此端为国。”
天平平衡。
“民安则国泰。”
慕容嫣道,“民富则国强。”
她又拿起一枚铜钱:“若加赋税于此端。”
她将铜钱放入右盘(国)。
右盘下沉。
“国虽增民则损。”
慕容嫣道,“失衡。”
“如何复衡。”
她问学童。
“减赋税。”
周平小声道。
“或兴利惠民。”
王睿接口道,“使民增收则左盘亦增可复衡。”
“善。”
慕容嫣赞许,“此乃轻徭薄赋以养民力。”
她又拿起一枚铜钱:“若外敌来犯需增军费。”
她将铜钱放入右盘(国)。
右盘再次下沉。
“如何复衡。”
她问。
“民捐粮饷助国。”
李虎大声道。
“或以商税补军需。”
赵婉儿细声道,“不损民本。”
“皆可。”
慕容嫣颔,“然更重以国之力护民使民安居乐业自愿助国。
此乃君臣一心军民一体。”
她将象征“护民安境”
的铜钱放入左盘(民)。
天平缓缓恢复平衡。
“治国如操此秤。”
慕容嫣目光扫过学童,“需明察秋毫权衡利弊。
知何处可加何处需减。
务求两端相安社稷永固。”
学童们听得似懂非懂,但眼中充满了对这位女帝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