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广设格物学堂,耗费巨万,与民争利,更恐良莠不齐,滋生事端!”
“王御史此言,未免危言耸听。”
新任户部尚书张衡沉稳出列,
“格物之学,非为取代儒学,实为互补。
儒学修身齐家治国,格物致知强邦。
国不强,何以护道统。
民不富,何以兴礼乐。
至于耗费,”
他目光扫过王俭,“北疆赈灾,若无铁龙,征调民夫十万,耗粮无数,耗时数月,死伤几何。
若无电报,贻误战机,柔然犯境,生灵涂炭,损失几何。
此间得失,王御史可曾细算。”
“张尚书!”
兵部尚书赵武声如洪钟,“兵者,国之大事。
格物之力,铸焚天雷可御外辱,造铁龙可运兵粮,通电报可调兵马。
此乃强军卫国之本,岂容诋毁!
周大人、王御史,莫非愿见边关将士,仍持刀矛弓矢,以血肉之躯,抗敌铁骑火器乎。”
“赵尚书!”
周正怒目而视,“强词夺理!
格物之力,终为外道!
治国之本,在人心,在教化,在礼义廉耻!
若人人逐利忘义,重器轻德,纵有坚船利炮,亦不过蛮夷之邦!”
“周大人!”
翰林院掌院学士陆文渊出列,声音清朗,“下官以为,格物之学,非但不悖圣道,实为圣道新章!
《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乃修身之始,治国之基!
今格物之学,格天地万物之理,致富国强兵之用,正是光大圣道!
岂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陆学士!”
王俭厉声,“巧言令色!
混淆视听!
格物致知,乃格心中之物,非格身外之器!
此乃偷换概念,曲解圣言!”
“王御史!”
楚惜灵清冷的声音响起,她一身靛蓝官袍,步至殿中,目光平静无波,“格物致知,格物为先。
无格物,何以致知。
格物院蒸汽机,格水火相激之力,致驱动机器之知。
电报机,格电磁相感之理,致瞬息通联之知。
此知,非虚妄,乃实学。
此学,非外道,乃内修。
格物之力,践行仁政,护佑苍生,此非大德。
格物之学,启民智,开民力,富国强兵,此非大道。”
楚惜灵话语不多,却字字清晰,逻辑严密,直指核心。
殿内一时寂静。
周正、王俭脸色涨红,一时语塞。
女帝慕容嫣目光沉静,扫过激辩的群臣,最终落在林臻身上:“夫君啊,新政耗资巨万,牵涉甚广。
众卿所虑,亦有其理,夫君可有良策。”
林臻缓缓起身,玄色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
他目光深邃,扫过殿内每一张面孔,声音低沉而有力:“新政之利,北疆雪灾,已为明证。
格物之力,非为动摇道统,实为护道统,兴礼乐。
然,诸公所虑,亦非无因。”
他话锋一转:“故,新政推行,当双管齐下,恩威并施。”
“其一,科举增设格物科,先于国子监、格物院设特科,选拔军中、工部、流官中聪慧子弟,授实用之学,短期培训,以应急需。
同时,严定格物科章程,选拔通晓原理、有志实学之才,为长远计。
州府格物学堂,先于重镇试点,择良才而教,待成效显着,再行推广。”
“其二,轨道、电报、工矿诸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