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惜灵引路,声音清冷平稳,“因主工坊尚未建成,先行在此开展基础试验。”
步入其中一座最大的工棚,一股混合着机油、煤炭和金属灼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棚内光线略显昏暗,却见一座庞然大物矗立中央。
那是一个由厚重铸铁和精铜构件组成的复杂机器,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卧式圆柱形锅炉,外覆隔热石棉,数根粗大的紫铜管道从锅炉延伸而出,连接着一个巨大的、带有飞轮和曲柄连杆机构的黄铜气缸。
锅炉下方,炉火熊熊,鼓风机嗡嗡作响,将热浪不断送入炉膛。
气缸上方,蒸汽喷涌而出,出嘶嘶的声响,推动着巨大的活塞往复运动,带动飞轮和连杆出沉重而规律的轰鸣。
整个机器如同沉睡的巨兽被唤醒,散着力量与热量。
“此乃初号机改良型。”
楚惜灵走到机器旁,清冷的声音穿透机器的轰鸣,“参照海外瓦特式蒸汽机图纸,结合焚雷司材料工艺改进。
锅炉采用双层铆接钢板,内衬耐火砖,承压提升三成。
气缸精铜铸造,内壁镜面研磨,配合改良活塞环,密封性提升五成。
飞轮铸铁,配重优化,运转更平稳。”
她指着机器旁一根连接着飞轮轴、正在高旋转的传动轴:“目前主要测试持续运转稳定性及输出功率。
目标驱动大型锻锤、抽水机,乃至未来轨道机车。”
林臻走近几步,感受着机器运转时地面传来的微微震动和空气中弥漫的热浪与机油味。
这轰鸣的钢铁巨兽,虽然粗糙简陋,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问道:“功率如何?”
“目前持续输出约十马力。”
楚惜灵道,“相当于二十匹健马同时力。
然热效率仅一成五。
燃料消耗巨大。
下一步重点改进冷凝回路,提升热效率。”
“有何困难?”
林臻问。
“材料精度。”
楚惜灵指向气缸与活塞的连接处,“高温高压下,密封仍是难题。
高精度轴承需特殊合金冶炼,尚在攻关。
另,大型铸件成品率不足三成,废品堆积如山。”
“集中力量攻关。”
林臻沉声道,“所需尽予。
海外若有相关技术人才,不惜代价引进。”
“是。”
楚惜灵应道。
离开蒸汽机工棚,楚惜灵引着林臻走向另一座较小的棚屋。
这座棚屋安静得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硫磺和松香混合的气息。
棚内陈设相对简单,几张宽大的木桌拼成工作台,台上摆满了各种精密的铜制零件、缠绕着漆包线的线圈、玻璃器皿、电池组(伏打电堆)以及一些结构复杂的木制模型。
几名身着靛蓝工装的研究员正伏案工作,或小心翼翼地绕制线圈,或调试着桌上的仪器,或记录着数据。
他们神情专注,对林臻一行的到来恍若未觉。
工作台中央,摆放着一套奇特的装置。
一端是一个带有按键的木盒,按键下方连接着复杂的铜制杠杆和弹簧机构。
木盒内,可见缠绕着密密麻麻漆包线的电磁铁。
木盒通过两根缠绕着黑色胶皮的铜线,连接着数丈外另一端一个相似的木盒。
那端的木盒上方,装有一个可以左右摆动的金属指针,指针下方固定着一个刻度盘。
“此乃电磁电报机原型机。”
楚惜灵走到装置旁,声音依旧清冷,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原理基于安培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
送端按键控制电路通断,产生脉冲电流,通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