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周文瑾反对的真正原因(2 / 2)

知和定义可能存在鸿沟。

再次举个例子,比方说在某个暴雨初歇的傍晚,叶妍想去海边散步,看乌云翻滚、浪涛拍岸,感受大自然的壮阔与力量,她觉得这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体验。

而陈默,他基于更现实的生活经验,或许会下意识地担忧安全风险,脱口而出“这种天气海边太危险了,容易被淹死”

一个沉浸在当下震撼的美感中,一个则提前忧虑着潜在的风险。

这种对同一场景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反馈,本质上是对“美好”

体验的认知差异。

一次两次尚可包容,但若成为常态,容易让人觉得对方无趣,甚至彼此产生无法理解对方的感动或忧虑,隔阂便会加深,关系自然难以长久。

生活模式的选择,更是核心分歧点之一。

有些人骨子里燃烧着冒险的火焰,追求不断挑战、突破自我,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充满未知的征途;而另一些人则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认为平平淡淡、一日三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最大的幸福。

这两种生活哲学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但若强行捆绑在一起,一方渴望策马扬鞭看尽长安花,另一方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双方都无法真正理解和认同对方的选择与快乐,那么矛盾与争吵将成为日常,再深的感情也会在不断的拉扯中消耗殆尽。

而最后一个,也是这些因素中,周文瑾认为最核心、最关键的“必选项”

,那便是稳定的情绪价值!

也就是个体精神内核的稳固与成熟度。

叶妍被保护得太好了,她的世界相对单纯,内核里可能保留着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对人性美好的天然信任。

这种纯粹是美好的,但在复杂现实面前也可能显得脆弱。

而陈默,周文瑾承认他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稳重”

,可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这份“稳重”

究竟能有多深?面对挫折、压力、诱惑时,周文瑾仍然会对其打出一个问号。

她忧虑的是,当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接踵而来时,事业的挫折、家庭的变故又或是柴米油盐消磨了最初的激情女儿那颗相对单纯的内核,是否足够坚韧?是否能与陈默那可能因早熟而背负了更多、更复杂、甚至更沉重的心智真正同步共振?

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压力的反应、对人生不同阶段优先级的排序,是否能在关键时刻保持一致,而不是背道而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