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回来,我看有些人头长了,校服也穿得歪歪扭扭!
明天大课间,都给我把仪容仪表整理好!
值日生也给我打起精神,教室卫生再像今天这样有死角,罚扫一周!”
“还有”
她条理清晰地总结着开学初的注意事项,从学习状态到行为规范,事无巨细,透着极强的责任感和对班级的高要求。
没有冗长的说教,每句话都切中要害,很快,十五分钟眨眼即过。
“好了,班会就到这里。”
崔老师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细表,“现在,把地理书拿出来,翻到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含义》。”
她利落地翻开自己的教案和课本,开始了正式授课。
崔茗慧的地理课和她的人一样,高效、务实、逻辑清晰。
她没有沈谦海的儒雅,也没有陈桂的幽默,更没有刘鑫的天马行空,但她对知识点的把握精准,框架构建清晰,善于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结合。
“区域,是我们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崔茗慧的声音干脆利落,“什么是区域?不是简单地画个圈!
它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空间单元。
这个单元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单元之间则存在显着的差异性。”
她转身在黑板上快画出中华地图的轮廓,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几大区域:“看!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这就是根据气候和地貌的一致性划分的。
再看我们青川市,属于临川省东部沿海丘陵区,气候温暖湿润,多低山丘陵,海岸线曲折,渔业和旅游业是重要产业。”
她善于利用身边的地理现象来讲解:“想想我们学校后门那条梧桐街,和百川市附近的商业街,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梧桐街安静、绿化好,多是咖啡馆书店;商业街喧闹、店铺林立。
这就是城市内部根据功能划分的不同区域!
一个侧重生活休闲,一个侧重商业服务。
区域划分的标准,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目的不同,划分的结果就不同。”
崔茗慧讲课语偏快,但吐字清晰,重点突出,板书条理分明,字迹刚劲有力。
她不时提问,目光如炬地扫视全班,确保每个人都跟着她的思路走。
讲到关键概念时,她会停下来,用粉笔重重敲击黑板,“注意!
这里的核心是差异基础上的划分!
内部一致性和外部差异性是理解区域概念的关键!
记下来!”
她的课堂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但信息密度大,逻辑性强,要求严格。
时间在崔茗慧铿锵有力的讲解和同学们紧张的笔记中飞快流逝。
当下课铃声骤然响起时,崔茗慧刚好讲完一个重要的知识小结。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
她合上教案,利落地将粉笔头丢进粉笔盒,“回去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好好复习,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和划分依据,下节课我会提问!”